关于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意义综述【五篇】-尊龙官网

时间:2022-05-18 12:45:02 来源:网友投稿

糖尿,指尿中出现葡萄糖的病症。常指葡萄糖尿,为糖尿病特征之一。亦可见于非糖尿病者的尿中。其他糖类如半乳糖、果糖、乳糖有时也可在尿中出现,应与葡萄糖尿区别,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意义综述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意义综述5篇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意义综述篇1

糖尿病健康教育讲稿

主讲:李** 内科主任医师

糖尿病患者之所以出现高血糖,是因为胰岛素抵抗(敏感性下降)和胰岛素分泌功能减退(胰岛素数量下降),从而使血液中的血糖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而长时间的高血糖可进一步加重胰腺内分泌胰岛素的细胞的负担,  使这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下降和提前衰竭,血糖进一步升高,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别忽视隐藏在体内的凶恶杀手血脂紊乱

糖尿病是由于人体内胰岛素缺乏或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而引起血糖异常升高的疾病。实际上,胰岛素不仅掌管着血糖的高低,它还是我们身体内其他两大类物质: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主要调控因素。在糖尿病患者中,由于胰岛素的生物调节作用发生障碍,常伴有脂质代谢的紊乱,出现脂质代谢异常,俗称高血脂。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脂质代谢异常是甘油三酯的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身体中的好胆固醇)的下降。而血脂紊乱不仅会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给血糖控制带来困难,还会加快糖尿病并发症,主要是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多长时间检查一次血脂?

正常人可以每2年检查一次血脂。

40岁以上的人应每年检查一次。

有家族史的(亲人中患有冠心病脑中风)、肥胖、长期吃糖太多、长期吸烟、酗酒、习惯静坐(办公室工作人员),生活无规律、情绪易激动、精神常处于紧张状态(如司机),已经患有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脑血栓及已患有血脂紊乱的病人,应半年或更短时间定期检查血脂。

查血脂要注意什么?

1.要求在采血前一天晚10点钟开始禁食,于次日早上9点至10点钟采静脉血,也就是应空腹12小时以上、晨间取血。

2.还应注意取血化验前的最后一餐必须忌用高脂食物,不能饮酒,因为饮酒能明显升高甘油三酯浓度,导致化验结果有误差;

3.应在生理和病理状态比较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化验,因为血脂水平可随一些生理及病理状态变化。如:创伤、急性感染、发热、心肌梗死、妇女月经、妊娠等。

4.此外一些药物如避孕药、β受体阻滞剂,噻嗪类利尿剂、激素类药物等也影响血脂水平,导致检验的误差。

透视糖尿病治疗不达标的危险

老王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是三年前的事了,由于血糖一直不太高,也没有感到明显不适,加上单位里事情比较多,因此,除了偶尔去医院配配药,检查空腹血糖,也没怎么放在心上。这几天,老王觉得眼睛老是看不清东西,跑到医院一检查,医生的诊断吓了他一大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及时治疗的话,会导致失明。在吃惊的同时,老王很纳闷:平时一直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呀,怎么这毛病说来就来了?

事实上,老王平时未感到明显不适,去医院就诊的时候只是查查空腹血糖,照他的话说也就是高一点点,很少按医生的要求每3个月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一天内其他时间的血糖控制情况根本不能反映出来,而且长期血糖控制的情况也不清楚。按他目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来看,也就是说,不仅仅是空腹血糖,他长期血糖控制根本未达标。

血糖不达标会引起哪些危害

血糖高会引起哪些不好的情况呢?从起病的缓急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前者如医学上所称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等,一般在血糖高出正常水平很多时才会发生;后者如糖尿病引起的肾脏病变、糖尿病心血管和脑血管病变、糖尿病眼部病变(如老王的病)等,它们在发生过程中往往不引人注意,但一旦发现就很可能已经较重了,这一类情况在临床上相当常见。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有关统计,因糖尿病引起的失明比正常人多2。5倍,是致盲的首要原因。糖尿病患者坏疽和截肢比正常人多20倍,糖尿病同时发生冠心病及中风者比正常人高2~3倍!1/3的急性心梗、1/4的脑中风患者与糖尿病血管病变有关,糖尿病导致的肾衰比正常人高17倍!

血糖不达标为什么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糖尿病患者之所以出现高血糖,是因为胰岛素抵抗(敏感性下降)和胰岛素分泌功能减退(胰岛素数量下降),从而使血液中的血糖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而长时间的高血糖可进一步加重胰腺内分泌胰岛素的细胞的负担,使这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下降和提前衰竭,血糖进一步升高,如此形成恶性循环。这就是医学上所谓酌葡萄糖毒性作用。葡萄糖毒性作用的存在是糖尿病患者病情进展的重要原因。

目前医学界已经达成共识,高血糖是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等)的危险因素。医学研究表明,高血糖产生某些有害影响,促进动脉硬化、血栓形成,而后者是发生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基本环节。

积极控制血糖,减少糖尿病长期并发症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高血糖是糖尿病各种并发症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国外已对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做过重大研究,结果发现,控制好血糖可使1型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减少76%,肾脏病变减少54%,神经病变减少60%;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减少16%,视网膜病变减少21%,糖尿病肾病减少33%。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常规监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非常重要,应该长期将各项血糖值都保持在良好的水平。不同国家对于血糖的控制目标略有不同。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将hbalc<7.0%就视为血糖控制达标了,我国采用的标准与国际糖尿病联盟一致,即hbalc要控制到低于6.5%的水平。这个标准虽严格,但只要努力,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能达到。在实现血糖达标的过程中,除了控制饮食、适当运动,许多患者还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台理服用口服降糖药物,如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格列酮类药物等。

此外,由于糖尿病患者在高血糖的同时常常还会伴有高血压、血脂紊乱,而高血压和血脂紊乱同样是引起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除了实现血糖达标,还需积极控制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血压、血脂,从而有效地减少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意义综述篇2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组以血浆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血糖过高时可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及体重减轻,常伴有疲乏无力,有时尚可伴有视物模糊。严重者可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等,且易合并多种感染。长期血糖升高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血管及心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本病可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寿命缩短,病死率增高,应积极防治。

  糖尿病有哪些危害?

  糖尿病在全世界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在发达国家已被列为继心血管疾病及肿瘤之后的第三大疾病。目前糖尿病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是在动脉硬化及微血管病变基础上产生的多种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神经病变等。因糖尿病引起失明者比一般人多10~25倍,目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已成为四大主要致盲疾病之一;糖尿病性坏疽和截肢者比一般人多20倍;糖尿病较非糖尿病者心血管病的死亡增加1.5~4.5倍;糖尿病导致肾功能衰竭比肾病多17 倍;自主神经病变可引起胃肠道、泌尿生殖系及心血管等症状与性功能障碍。总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已引起全世界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糖尿病有哪些临床症状?

  许多患者无任何症状,仅于健康检查或因各种疾病就诊化验时发现高血糖。典型的糖尿病有以下临床症状:

  (1)多尿。糖尿病患者因血糖过高,肾小球滤液中的葡萄糖又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故糖尿病人尿量增加,每日可达3000~6000ml,甚至10000ml以上。排尿次数也增加,每日排尿十余次或数十次。一般血糖越高,尿量也越多,从尿中排出的糖也越多。

  (2)多饮。由于多尿,使体内丢失大量水分,引起口渴,故出现多饮,糖尿病人喝水很多,饮不解渴。

  (3)多食。由于尿中失去大量葡萄糖,需从体外补充,加上体内葡萄糖利用障碍,引起饥饿反应,故出现多食,多食又致高血糖,高血糖又致多尿、尿糖增加,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4)消瘦。由于体内胰岛素不足,葡萄糖不能充分利用,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结果体内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均大量消耗,使体重减轻或出现形体消瘦。

  (5)疲乏。主要为肌无力,与代谢紊乱、葡萄糖利用减少及分解代谢增加有关。

  (6)其他,可有皮肤瘙痒,尤其外阴瘙痒;血糖升高较快时可引起眼屈光改变而致视力模糊。

  哪些人群需做糖尿病筛查?

  应在下列重点人群中加强糖尿病筛查,以尽早发现糖尿病。

  1、年龄≥40岁,特别是≥45岁伴超重或肥胖,以往有空腹或餐后血糖异常者。

  2、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3、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35mg/dl即0.91mmol/l)和(或)高甘油三酯血症(≥250mg/dl,即2.75mmol/l)者。

  4、有高血压(成人血压≥140/90mmhg)和(或)心脑血管病变者。

  5、年龄≥30岁的妊娠妇女;有妊娠糖尿病史者;曾有分娩巨大儿(出生体重≥4kg)者;有不能解释的滞产者;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妇女。

  6、常年不参加体力活动者。

  7、使用一些特殊药物者,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

 糖尿病诊断的实验室检查项目有哪些?

  (1)尿糖测定。尿糖阳性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提示血糖值超过肾糖域(大约10mmol/l),尿糖阴性不能排除糖尿病可能。

  (2)血糖测定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升高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又是判断糖尿病病情和控制情况的主要指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是指给病人口服75g无水葡萄糖(或100克标准面粉制作的馒头),然后测其血糖变化,观察病人耐受葡萄糖的能力,正常人口服葡萄糖后,迅速由胃肠道吸收入血,30-60分钟时血糖值达高峰,但一般不超过8.9mmol/l(160mg/l)。这是由于血糖升高迅速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使血糖迅速下降,2小时血糖接近正常,3小时恢复空腹正常水平。而糖尿病患者则不同,始终为高峰值,持续时间过长。

  (3) 糖化血红蛋白(ghba1c)。反映患者近8~12周总的血糖?平,为糖尿病控制情况的主要监测指标之一。

  (4)胰岛素释放试验。是让患者口服葡萄糖或用馒头餐使血糖升高而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通过测定空腹及餐后1小时、2小时、3小时的血浆胰岛素水平,了解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从而有助于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分型和指导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其基值一般在5mu/l以下,服糖刺激后其胰岛素释放也不能随血糖升高而上升。常呈无高峰的低平曲线,有些病人甚至不能测得。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可正常,或稍低于正常,但往往高峰出现的时间延迟,如在服糖后2小时或3小时出现,呈分泌延迟高峰后移。

  (5)c肽释放试验。方法同胰岛素释放试验,但c肽不受血清中的胰岛素抗体和外源性胰岛素影响。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有哪些?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糖尿病症状 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或

  2.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126mg/dl)或

  3.ogtt试验中,2小时pg水平≥11.1mmol/l(200ng/dl)

糖尿病诊断是依据空腹、任意时间或ogtt中2小时血糖值。空腹指8~14小时内无任何热量摄入;任意时间指1天内任何时间,与上次进餐时间及食物摄入量无关;ogtt是指以75g无水葡萄糖(或100克标准面粉制作的馒头)为负荷量,溶于水内口服(如为含1分子水的葡萄糖则为82.5g)。糖尿病症状指多尿、烦渴多饮和难于解释的体重减轻。

  糖尿病分为哪些类型?

  根据目前对糖尿病病因的认识,将糖尿病分为四大类,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又分为免疫介导性和特发性2个亚型。而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人群的主体。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的90%左右。

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由于糖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糖尿病目前还不能根治,但可采用多种方式综合治疗,减少或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治疗强调须早期和长期、积极而理性以及治疗措施个体化的原则。治疗要点主要有5个(通常称为“五驾马车”),分别是:饮食治疗、运动疗法、血糖监测、药物治疗、糖尿病教育。糖尿病治疗的目标主要为纠正高血糖和高血脂等代谢紊乱,促使糖、蛋白质和脂肪的正常代谢;缓解高血糖等代谢紊乱所引起的症状;肥胖者应积极减肥,维持正常体重,保证儿童和青少年的正常生长发育,保证糖尿病孕妇和妊娠糖尿病产妇的顺利分娩,维持成年人正常劳动力,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防治酮酸症中毒等急性并发症和防治心血管、肾脏、眼睛及神经系统等慢性病变,延长患者寿命,降低病死率。

  注射胰岛素是否有依赖性?

  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建议使用胰岛素治疗时,许多患者对注射胰岛素有各种各样的顾虑,认为一旦用上胰岛素就不能离开,会像吸毒一样上瘾,所以干脆拒绝胰岛素治疗,或者等病情稍有缓解,就擅自停用。这是对胰岛素治疗的误解。目前最有效的降糖药是胰岛素,用胰岛素后不会产生依赖。因为胰岛素是一种人体必需的激素,正常人也是胰岛素来参与血糖的调节,是否需要用胰岛素治疗应根据患者情况来定,首先要了解患者的血糖水平、胰岛功能、胰岛素抗体、有无并发症等情况,才能制定出具体的胰岛素治疗方案。1型糖尿病患者是由于自身免疫引起的胰岛β-细胞破坏,造成体内不能或极少分泌胰岛素,所以需要终生使用胰岛素替代治疗,不可随意停用,否则有发生酮症酸中毒甚至威胁生命的危险。2型糖尿病患者在某些情况下也需要胰岛素治疗,例如在充分的口服药物治疗不佳;合并严重急性并发症或慢性并发症;手术、妊娠和分娩、合并感染、外伤时,以及偏瘦的糖尿病患者、新发生的2型糖尿病等都应该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一般待血糖控制平稳,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后,可逐步停用胰岛素。部分新发生的2型糖尿病的患者,如果进行胰岛素的早期干预,患者的胰岛功能可恢复正常,仅控制饮食,再配合合理的运动就可以了。

  糖尿病治疗中出现低血糖反应怎么办?

  血糖低于2.8mmol/l则称为低血糖症。

  常见的糖尿病低血糖有以下两类:(1)反应性低血糖:少数2型糖尿病患者在患病初期由于餐后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可出现反应性低血糖,大多发生在餐后4~5小时,尤以单纯进食碳水化合物时为主。(2)药物性低血糖: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低血糖症与药物治疗不当有关。胰岛素治疗中低血糖症常见。口服降糖药物中磺脲类药物主要刺激胰岛素分泌,故各种磺脲类药物用法不当时均可导致低血糖症。

  发生低血糖反应时可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如心慌、出汗、饥饿、无力、手抖、视物模糊、面色苍白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头痛、头晕、定向力下降、吐词不清、精神失常、意识障碍、直至昏迷。部分患者在多次低血糖症发作后会出现无警觉性低血糖症,患者无心慌、出汗、视物模糊、饥饿、无力等先兆,直接进入昏迷状态。持续时间长(一般认为>6小时)且症状严重的低血糖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甚至不可逆转。

  如治疗过程中一旦发生低血糖反应应立即给予葡萄糖,轻者口服,重者静脉注射。如无葡萄糖,可予口服甜果汁、糖水,要观察到患者意识恢复。长效磺脲类药物(如格列本脲、氯磺丙脲等)导致的低血糖症往往持久,给予葡萄糖在患者意识恢复后有可能再次陷入昏迷,需连续观察3天,以保证患者完全脱离危险期。

  如何预防低血糖?

  1、预防低血糖的关键是糖尿病患者要知道正在使用的降糖药物有发生低血糖症的可能性。

  2、患者应熟悉低血糖的症状以及自我处理低血糖症的方法。

  3、外出时随身佩带病情卡,万一发生低血糖昏迷时能及时得到他人帮助。

  4、糖尿病患者家属及照顾的人员要充分了解患者使用的降糖药,监督患者不误用或过量使用降糖药物。

  5、老年患者血糖不宜控制太严,空腹血糖不超过7.8mmol/l(140mg/dl),餐后血糖不超过11.1mmol/l(200mg/dl)即可。

6、病情较重,无法预料患者餐前胰岛素用量时,可以先吃饭,然后再注射胰岛素,以免患者用胰岛素后尚未进食而发生低血糖。

  7、初用各种降糖药时要从小剂量开始,然后根据血糖水平逐步调整药物剂量。

  8、1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时容易发生低血糖,为了防止低血糖,患者要在每餐前、后测定血糖,空腹血糖控制在4.4~6.7mmol/l为宜,餐后血糖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意义综述篇3

健康宣传和咨询活动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活动形式:

活动主题:糖尿病

组织者:团林卫生院

接受健康教育人员类别:

接受健康教育人群:

健康教育资料发放种类和数量:

宣教内容及健康指导:

2017年11月14日是糖尿病日。那么怎样才算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所致的一组代谢性疾病。据估计,现全世界有1.6亿糖尿病病人,中国据估计近4000万。现在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为:糖尿病症状+任意时段血糖水平≥11.1mmol/l、空腹血糖≥7.ommol/l、负荷后2小时血糖≥11.1mmol/l。空腹血糖≥5.6mmol/l~<7.0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负荷后2小时血糖≥7.8mmol/l~<11.1mmol/l为糖耐量受损。   

糖尿病是怎样发生的? 

无论l型还是2型均有明显遗传倾向。进食过多,尤其高脂肪、高蛋白和甜食、高热量食物、肥胖、长期静坐工作及活动减少等等均是2型糖尿病的诱因。据统计,1型占10%,2型占90左右。糖尿病是多基因、多因素疾病,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口渴、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体重下降),常常称之为“三多一少”。出现典型症状,常常容易提示患者去医院就医,检查并发现糖尿病。 

糖尿病可分为四种分型。1型(自身免疫性或特发性)糖尿病患者发病时其“三多一少”的典型表现常常非常典型,而2型糖尿病患者的“三多一少”症状则不一定非常明显。糖尿病早期往往无任何明显症状,也可有明显症状,如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及疲乏无力即所谓“三多一少”症状。可有皮肤瘙痒或反复感染。长期高血糖将引起各组织器官病理和功能改变。将发生慢性并发症尤其眼、肾、神经及血管病变,发生视物模糊,严重者失明;蛋白尿、水肿、肢体麻木、痉挛、皮肤异常感觉如蚁爬或间歇跛行,足溃疡和肢体坏疽。特异型(已知病因)较为少见。部分孕妇怀孕期间会出现妊娠糖尿病。 

那么如何对糖尿病进行预防。现有的预防手段主要是改变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将导致糖尿病发生的各种因素降至最低,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减少热量摄入,养成“三低一高”(低盐、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习惯,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米面不要吃得太精,多吃点五谷杂粮,此外每天要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 要定期检测血糖,以早期发现阴性的2型糖尿病(即只有血糖升高而患者无明显症状)及糖耐量受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糖耐量受损又称为“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高于正常,但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这部分患者经过饮食或药物治疗有可能转为正常,如果不加控制有可能发展为糖尿病。    

存档资料请附后

⬜书面材料 ◻图片材料 ◻印刷材料 ◻影音材料 ◻签到表

◻其他材料

填表人(签字): 负责人(签字):

填表时间: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意义综述篇4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糖尿病本身只是引起患者血糖慢性升高,但真正对

人体有影响的,实际上是糖尿病引起的急、慢性并发症对患者健康所造成的巨大危害。对提高糖尿病的认识,视早期诊断,

有效预防和治疗并发病是当今值得重视的问题。

2 健康教育内容

2.1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指导目的是让患者理解合适的饮食有

利于减轻体重,控制血糖和防止低血糖,改善脂代谢紊乱和

高血压,主要向患者介绍饮食治疗的目的意义及具体措施,

并督促落实。教会患者根据自己的体重、身高、性别、运动量

等个体情况计算饮食量,保证合理的营养,严格控制甜食。

三餐热量分配可根据饮食习惯选择 1/5、2/5、2/5 或 1/3、1/3、

1/3

[3]

,但要基本固定,要根据血糖制定糖尿病饮食。

2.2

2.2.1 目的和益处

运动可以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肌肉及组织对糖的,

减轻体重,降低血脂,血粘度及血压,防治心血管并发症;能

增进健康。

2.2.2 证和禁忌症

主要适用于轻度和中度 ii 型糖尿病患者,是肥胖患者。

病情稳定的 i 型糖尿病患者也可运动锻炼。糖尿病人在合并

急性感染、伴有心功能不全或心率失常、严重糖尿病慢性并

发症、新近的血管栓塞、高糖状态、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等情况

下不宜。

2.2.3 实施方法

①运动方法:运动项目应选择病人感兴趣、简单、易的项

目,如太极拳、慢跑、步行等。②运动量的,运动量的大小由

运动强度、运动持续和运动频度三个因素决定。运动量合适,

应视病人运动后的反应标准。运动后精力充沛不易疲劳,心

率常在运动后钟内恢复至安静时心率数说明运动量较合适。

运动强度决定了运动的,以运动中的心率评定运动强度的指

度,临床上将能运动并能安全的运动心率称为靶心率。以运

动实验中最高心率的 70%~80% 靶心率。也可年龄计算:靶

心率 =170- 年龄运动,运动可自 10 分钟开始,延长,靶心率

的运动累计以每日 20~30 分钟为佳。运动频度:运动疗法最

好每日都能。③运动的选择:以餐后 1 小时运动为宜。

2.3 用药指导

糖尿病系终身性疾病,药物治疗是重要手段之一。糖尿

病患者的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但患者应了解自己

服用药物剂量及方法。原则上,不同型的糖尿病患者胖瘦不

同、病程长短不同、年龄不同、并发症不同、选用的药物种类、

服用的药物剂量就不同,不能千篇一律。初患糖尿病首先应

进行饮食控制及运动。血糖仍高可加用降糖药,肥胖者首选

双胍类或拜糖平,老年及肾功能不良者首选糖适平;优降糖

剂量小、作用强、价廉,适用于多数糖尿病患者,但易发生低

血糖;美吡达、达美庚作用温和,有抑制血小板聚积作用。用

药从小剂量 (1~2 片 ) 开始,餐前服用效果好。根据血糖、尿

糖化验,每周增加药量 1 次,直至血、尿糖控制良好。此过程

一般 1~2 个月。1 型糖尿病必须用胰岛素替代治疗,也可联

合治疗,用胰岛素加双胍类或拜糖平。但同一类药不宜联合

使用,药物的剂量不宜大起大落,药物的种类不宜频繁更换。

2.4 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

(1) 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知识;(2) 告

诉患者及家属严格执行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及运动方案;(3) 讲

明糖尿病性昏迷的征兆,如恶心、呕吐、食欲差、嗜睡、呼吸深

快及脱水等,做到及时发现,早治疗;(4) 定期检查眼底、眼压

等,防视网膜病变等视力严重损害;(5) 鞋袜要合脚、卫生、透

气,防止周围神经和血管病变致足损伤,不用热水烫脚及使

用电热毯、热水袋等,以免烫伤;(6) 经常测量血压,检查血脂,

积极控制高血压和治疗高血脂;(7) 老年糖尿病患者感染率

高,肺部、泌尿系统感染多见,指导患者讲究卫生,预防感染;

(8) 补充水、电解质。

2.5 心理护理

要纠正患者对此病的错误认识,讲清楚糖尿病并非不治

之症,以解除其精神压力,克服心理失衡状态,树立起战胜疾

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达到最佳效果。初患糖尿

病或新入院的患者,常由于对糖尿病缺乏认识,一般都存有

不同程度的消极、恐惧、悲观等情绪,并希望医生、护士给予

同情帮助,把自己的康复寄托在医生、护士身上,常反复地询

问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十分注意医生、护士的一举一动。

因此医护人员态度要热情、服务要周到,向患者主动诚恳地

解释有关问题,要恰当说明病情,介绍糖尿病知识,增加患者

自我调摄的能力。鼓励患者到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适

当的运动能使患者心情舒畅,并有利于葡萄糖的利用,降低

血糖。因此,要根据疾病的需要及某些活动的可行性和有益

性,向患者解释其所以然,使他们理解这些活动与适当的休

息相结合,有助糖尿病的稳定,使他们从心理上接受这些安

排,而达到配合治疗的目的。

2.6 心理护理要加强针对性

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因为病程日久,缠绵难愈而背上思

想包袱,或病情经常反复而产生悲观情绪,抱着破罐破摔的

心态,在日常生活中随意进食,不按时服药,起居无规律,从

而使病情加重,即使治疗方法正确、及时,亦收不到很好的疗

效。因此,医护人员及家属要关心爱护患者,使其正确认识

和处理这些问题,积极排除干扰,安心配合医生治疗。调整

和安排好患者的情绪、生活,是心理护理的主要内容一。

3 结果

随着人民生活的改善,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对糖尿病

的护理给予足够重视。通过糖尿病健康教育可以降低糖尿病

发病率,提高糖尿病的知晓率、掌握糖尿病基础知识、提高治

疗控制的达标率,减少患者及家庭的医疗费用和社会负担,

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整体而言,糖尿病

同心血管疾病、肿瘤一起是危及人类的三大杀手,而做好糖

尿病的教育,将能阻止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所以,糖

尿病健康教育是糖尿病防治的重要一环,是必不可少的。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意义综述篇5

糖尿病健康教育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疾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呈快速上升趋势,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另一个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疾病。我国现有3000多万糖尿病患者,是目前世界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前3位国家。
问题1: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个复合病因的综合病症,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缺乏或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增加,或胰岛素在靶细胞内不能发挥正常生理作用而引起的葡萄糖、蛋白质及脂质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征。其特征为血循环中葡萄糖浓度异常升高及尿糖、血糖过高时可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及体重减轻,且伴有疲乏无力、皮肤干燥、瘙痒、饥饿感、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
问题2:糖尿病的病因?
糖尿病的病因一直是世界糖尿病研究的重要课题。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一致认为糖尿病是一复合病因的综合病症。经过各方面综合研究后,与以下因素有密切关系。(1遗传因素:(2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hla研究:主要与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病机制相关。(3环境因素:①病毒感染:②肥胖:③化学毒物:④饮食中某些食物成分:⑤营养不良等。问题3:糖尿病的分类?
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2型、妊娠糖尿病、由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分别有不同的特征:
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
2型糖尿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成年人或老年人,但目前发现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问题4:糖尿病如何治疗?
糖尿病的治疗是综合治疗。目前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主要是:①糖尿病教育;②饮食治疗;③运动疗法;④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胰岛素等;⑤血糖监测。问题5:糖尿病如何进行饮食治疗?
糖尿病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石。不论哪种类型糖尿病,不论病情轻重,都要进行饮食治疗。
人体要进行生理代谢需要能量,供给人体能量的营养素主要有三种,蛋白质(占热能15-20%)、脂肪(占热能25-30%)、碳水化合物(占热能50-60%)。每日摄入的食物中要包含这三大营养素。
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先掌握各类食品的选择要求。具体如下:
碳水化合物:提倡粗制米、面和一定量的杂粮(每日三餐中有一餐含有粗杂粮为主食为宜)。碳水化合物至少每日150g(以米饭为例,即≥3两/日)
蛋白质:以优质蛋白质为宜。其中动物蛋白质占1/3以上,保证必需氨基酸的供给,其余的为植物蛋白质(如大豆、豆制品)。合并有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患者应选择吸收利用率较高的优质蛋白质(如鱼肉、鸡蛋、家禽肉类等),尽量少选择吸收利用率较低的植物蛋白质。有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蛋白质的摄入量应限制在低于0.8~1.0g/kg体重之内。有显性蛋白尿的患者,蛋白质的摄入量应限制在低于0.8g/kg体重。

脂肪:含饱和脂肪酸的动物脂肪占每日摄入量的1/3,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脂肪占2/3,坚果类(如:核桃、瓜子、花生、芝麻、板栗等)因含脂肪高,应限量食用(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每日不超过15克左右)。
果蔬类:以含糖量较少的水果(西瓜、番茄等)、蔬菜为宜,并掌握好量。而水果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与主食中的米、面的含量接近,因此摄入足量的水果应该适量地减少主食。胆固醇的摄入量:

推荐访问:

上一篇: 下一篇:
网站地图